“瓊之有士始乎儋”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(東坡)被貶為瓊州別架,謫居儋州,弘揚中原文化之。他居儋三年,樂育英才,孜孜不倦地“以詩書禮樂之教,轉化其風俗,變化其人心”于是1109年(南宋大觀三年)儋人符確中進,成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,開瓊島文化之先聲。此后人文蔚起,甲第聯(lián)鑣。故《瓊臺紀事錄》云:“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,講學明道,教化日興,瓊州人文之盛,實自公啟之。
符確,宋代儋州高麻都(今儋州三都鎮(zhèn)南源村)人,父會安。少年時代,沉靜好學,長大后博通經(jīng)史,才識逸群,“平居常經(jīng)天下事自任”1108年(大觀二年)赴省城參加鄉(xiāng)試而中舉,為發(fā)派鎮(zhèn)州(今東方市)解元。翌年,1109年(大觀三年)赴京殿試而中進,成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。
薛遠,字繼遠,明進士,薛官都(今峨蔓鎮(zhèn)筆架村)人。其敏而好學,精于禮樂、兵刑、天官、律歷,尤其嫻熟典故。1435年(明宣德十年)中舉,1442年(正統(tǒng)七年)考中進士,任景泰官戶部郎中,1457年(天順元年)提任右侍郎,后改任工部,1467年(成化初年)督兩廣軍餉,位至南京兵部尚書。任職期間,治政嚴明,官吏斂手,百姓安居。曾云:“馭吏嚴刑以懲,不若先先事而發(fā)善,革弊不若無弊可革!
黃河清,字浚如、號巽山,清進士,祖居干沖鎮(zhèn),后遷居王五鎮(zhèn)徐浦村。1753年(乾隆十八年)中舉,1761年(乾隆廿六年)中恩科進士。胞弟海清、從弟河照皆舉人,俗稱“三黃”,皆通經(jīng)史,砥勵品學,高尚不仕,如出一轍。其沉敏篤學,廉靜寡營,由衷熱愛田園生活,有田園詩賦:“夕陽斜照射山巍,鳥宿喧喧亂綠隈。歸去不須燃火燭,高攜明月送公回!毕鄠骱忧逯羞M士后在京候旨時,因家貧無錢延師學禮,但自認為才智過人,屆時摹仿先者禮式即可。豈料,點榜之日,乾隆皇帝首先發(fā)旨召見黃河清。于是他不知所措,匆匆上殿,抬頭看皇帝一眼,當即被人告發(fā)“黃河清斜眼視君”。此罪當斬,但他急中生智,高呼:“皇上萬歲!臣奉母命視君,以告慰于慈母!”乾隆見其慈孝,免刑放回故里伺母。此后黃河清在家鄉(xiāng)設館教學,每年受徒百余人。對貧而好學者還常以糧賑濟。每每自感“無官一身輕”,豁達而足,于是在廳堂高掛楹聯(lián)曰:“籠雞有米湯鍋近,野鶴無糧天地寬!睜柡螅』实劢(jīng)忠臣提醒,憶起遠在海角天涯的黃河清,派臣蒞儋招其赴京任職,其卻以“慈母歸天,孝期未滿”為借口,辭不進京。那位使臣見其歸隱之意已決,便索取這首“野鶴”對聯(lián)回京復命。于是“野鶴進士”之稱就流傳于世。
王云清,原名奉三,號月樵,清進士。松林鄉(xiāng)蘭山村人。昆仲三人,其排行第三,少年生活艱苦,捕魚度日。但其攻讀勤奮,篤志潛研,遍讀百余名家之文:求文理、學寫法、寒暑無間;先生講課,洗耳恭聽,手不離卷。于是成績超群,筆力冠眾。造詣深醇。于1889年(光緒十五)中了進士,任湖北知縣。但不久便辭官歸鄉(xiāng),而于麗澤書院、東坡書院執(zhí)教。據(jù)《瓊崖革命運動紀略》記載:民國初年,王云清與貢生吳應星因微嫌演成地方械斗,知事劉永滇逮捕王云清等人入獄,后殺之。王云清詩才橫溢,如今存下七律114首,其中以反映現(xiàn)實生活為主,如膾炙人口、廣為傳誦。